
(07/2025) In-vivo B-cell maturation antigen CAR T-cell therapy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()
期刊: The Lancet(发表日期: 07/2025) 作者: Jia Xu; Lin Liu; Philippe Parone; Wei Xie; Chunyan Sun; Zhaozhao Chen; Jishuai Zhang; Chunrui Li; Yu Hu; Heng Mei |
**DOI: **10.1016/s0140-6736(25)01030-x |
**笔记创建日期: **2025/7/18 17:16:51 |
**期刊分区: **ㅤㅤ ㅤㅤIF 88.5 ㅤㅤ ㅤㅤ ㅤㅤ ㅤㅤ ㅤㅤ ㅤㅤSCI Q1 ㅤㅤ ㅤㅤ ㅤㅤ ㅤㅤ ㅤㅤ ㅤㅤ中科院 医学1区 ㅤㅤ ㅤㅤ |
**Local Link: **Xu 等 - 2025 - In-vivo B-cell maturation antigen CAR T-cell therapy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.pdf |
临床实验数据:https://clinicaltrials.gov/study/NCT06691685 |
💡创新点
第一项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体内CAR T疗法
第二项报道的体内CAR T疗法
✍️生词
“relapsed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v. 复发;故态复萌;退步;恶化; n. 【医】再发;故态复萌;退步;堕落; 网络释义: 复发的;疾病复发
“refractory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adj. 难以驾驭的;行为乖戾的;难以诊治的;难以治愈的; n. 倔强的人;耐火矿石[金属];耐熔质; 网络释义: 耐火材料;耐火的;难治的
“in situ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原位
“scarce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adv. 勉强;刚;几乎不;简直不; adj. 缺乏的;不足的;稀少的; 网络释义: 稀有的;罕见的
“obviate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v. 排除;消除;打消; 网络释义: 避免;除去;预防
“apheresis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n. 析离术;血液成分置换;分离
“circumvent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v. 规避;设法回避;绕过;绕行; 网络释义: 包围;围绕;智取
“tropism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n. (生物的)向性; 网络释义: 嗜性;趋性;趋向性
“mitigate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v. 减轻;缓解;缓和;平息; 网络释义: 镇静;减缓;使缓和
“Cranial” (Xu 等, 2025, p. 1) adj. 颅的;颅侧的; 网络释义: 头盖的;颅骨的;脑神经
📚前言及文献综述
介绍了CAR T疗法的优势和缺点,介绍了in vivo CAR T的优势,并指出其临床数据不足
🔬方法
ESO-T01是什么?
ESO-T01是纳米抗体靶向、免疫屏蔽的慢病毒载体,用于具有人源化抗B细胞成熟抗原(BCMA)单位抗体CAR的体内T细胞工程。
-
为避免慢病毒对哺乳动物细胞的广泛嗜性,ESO-T01的囊泡性口腔炎病毒糖蛋白G中的关键残基被突变;
-
病毒膜改造:过表达CD47,从而抑制单核吞噬系统的吞噬作用;同时加入抗T细胞受体纳米抗体以实现T细胞靶向;
-
敲除MHC-I以减少免疫原性。
CAR基因构成:T细胞特异的合成启动子、anti-BCMA重链可变区、人CD8铰链区和跨膜区、4–1BB共刺激区、CD3 zeta激活区
ESO-T01在临床前试验表现优秀。本次首次应用于四位临床患者。
临床试验如何进行的?
本研究是单臂、开放标签、剂量递增的 I 期临床研究,检验ESO-T01的安全性,耐受性和初步功效。
所有患者均接受单次静脉输注 ESO-T01,起始剂量为 2.0×10⁸ 转导单位,无需预先进行单采或淋巴细胞清除。输注前预防性给予盐酸异丙嗪。
临床医师酌情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,以防输注后体温骤升,尽管该措施并未写入研究方案。鉴于病例 1 的输注后反应,病例 2–4 在输注前额外加用 20 mg 地塞米松。
输注后,所有患者均接受 24 小时心电监护,并在前 48 小时内予以隔离,作为安全预防措施;该措施虽未被方案预设,但出于潜在交叉感染的考虑而执行。
📜结果/结论
不良反应
• 所有患者输注后 24 h 内出现急性炎症反应(寒战、高热、低血压、低氧血症),3 例出现 3 级 CRS;1 例发生 1 级 ICANS。
• 3–4 级血液学毒性普遍但可逆;2 例并发肺部感染。
• 病毒血症高峰在 12 h,48 h 后基本清除,未在尿液/唾液/CSF 中检出病毒。
详细不良反应结果见附录“Table S3” (Xu 等, 2025, p. 8)
随访疗效
截至 2025 年 4 月 1 日,所有患者均已完成 2 个月随访,前 2 例患者已完成 3 个月随访。
-
病例 1 在第 2 个月达到严格完全缓解sCD,所有髓内及髓外病灶完全消失(附录第 4 页)。
-
病例 2 在第 28 天即达到严格完全缓解sCD,病灶全部消退(附录第 4 页)。
-
病例 3 和 4 获得部分缓解PR:第 28 天肿瘤病灶缩小,骨髓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(附录第 4、9 页)。
在第 2 个月随访时,病例 3 的血清蛋白电泳及游离轻链浓度恢复正常,病例 4 的上述指标进一步下降(附录第 9 页)。
CAR T细胞动态
CAR-T 细胞在外周血第 4–8 天出现、10–17 天达峰,并广泛分布于骨髓、肿瘤、胸水及脑脊液。肿瘤活检证实病灶显著缩小且伴随 T 细胞浸润。不同患者 CAR-T 表型差异明显。
🤔思考
疗法优势
- 无需预先进行单采或淋巴细胞清除
- 剂量小(1/10小鼠计算的等效质量)且能获得的体内暴露水平与已上市的两款标准 BCMA体外CAR-T 产品处于同一数量级
- 病毒颗粒小,更好地浸润肿瘤组织
展望
仍需扩大样本、延长随访,并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持久性和安全性